前段时间,我阅读了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长、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常生龙撰写的专业书籍《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常生龙先生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十年里,作者阅读了500多本教育教学书籍,撰写了500多篇感悟和随想。这本书,收录了从常生龙500多篇感悟和随想中精心挑选出来的51篇经典读后感,浓缩了作者深厚的教育情怀。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一部有着严密逻辑联系的教师阅读图谱。这本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 在这里,我想和同行们一起分享三个阅读收获。 1.这本书,再次点燃了我的教育梦想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共有“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五个专辑,每个专辑里的选书作者都是精心挑选的。 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应当是所有教育人的最美梦想。 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出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想必很多老师都想念N年前自己曾经在课堂之外,带着学生去野炊、去春游,去参观、去考察的日子。在我们或长或短的教学生涯内,也曾像于永正老师那样,有过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新知,体悟成长的快乐时刻,也有过当童心未泯、具有好奇心教师的幸福体验。 如今,连轴转的工作节奏,长期超负荷的教学压力,让师生感到身心疲惫。当心中的那个烦恼那个焦虑那个苦累,无处诉说的时候,静下心来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我们能努力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夯实专业基础,厚实精神底蕴,远离职业倦怠,让沉淀许久的教育梦想再次被点燃! 2.这本书,刷新了我的课堂教学观 这本书里,有“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却深入人心。 对教学技巧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对潜能生的转化,对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其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道格·莱莫夫在《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中提到的“走动技巧”。 “走动技巧”,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随时走到教室的任何位置。走动技巧,对促进师生之间的全面接触,保障教学活动的全员参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从细微之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技巧。 在座的各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刚刚讲过的那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依旧是错误百出;越强调的地方,错误率越高。出错,纠错;再出错,再纠错。一个知识点都要反反复复打磨才能接受。可曾想过,这都是注意力不专注,懒于思考,被动接受惹的祸。 怎样利用“走动技巧”提高学生专注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从讲台踱步到学生座位间,俯下身子点评学生的书写;伸出大拇指,来一个点赞;或在想要开口讲小话的学生旁边做一个禁止的暗示。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丝关切的微笑,让窃窃私语声销声匿迹,让魂不守舍无处可遁,让逃避责任无法得逞,让”歪脖子树”无法生长,让”长颈鹿”难以生存。让每个学生始终专注学习,我们自然会迈进高效课堂。 三、这本书,完善了我的业务素养 这本书中,既有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的研讨,也有教育名家的启迪与唤醒,更有世界顶级国家教育成功的秘诀。 约翰·霍特做出了如下判断: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变笨的地方。尽管这个判断让我们教育人情以难堪,但仔细想想,有时候确实如此,而且我们一个个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推手。 六年级了,小学求学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在教室,在办公室,我处处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一波波紧张的气息也迎面而来,而且我也积极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生怕自己没跟上步伐,而影响全局,扯学校后腿。现在的学生实在太忙了,潜能生更忙。面对潜能生的辅导,我感到无处使劲。正如闵组长所说:见缝插针,何处来缝?拿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都难找到这个可以插针的缝。 通过阅读此书,我懂得了教育最需要做的是呵护学生那份求知的心,满足那份求知的渴望,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懂得随时调整授课节奏,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很幸运与《读书是最好的修行》一书及这一书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的漫漫修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