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学校:说“踔”
作者:李峰     发布时间:2022-05-24     信息来源: 江英学校     浏览数:

说“踔”

——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江英学校:李 峰

第一次看见“踔”,是在我们学校春季开学典礼上,那条悬挂在台上正中央的横幅上写有“踔厉奋发”四个字。一位在我旁边的中学生指着那行字问我:“李老师,‘厉’字前面的那个字怎么读?其意思是什么?”说心里话,我当时是哑然失色的,因为这个字我根本就不认识,只能装聋作哑。会后,我回到了办公室,压根儿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可过了一会儿,那位中学生跑来了。他手上还拿着一本“新华字典”,显得很是兴奋,说:“李老师,‘厉’字前面那个字读 chuō ,‘踔’的基本解释是‘跳跃’,组词为‘踔厉’,意指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我良久地凝视着这位中学生,不由得思绪大开。

我想起了前不久学校组织收看的“微视频·习近平的读书故事”。那是在童年时期,习近平的母亲就带他到新华书店买《岳飞传》小人书。回来之后,他母亲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当时,习近平说把字刺在背上那该有多疼啊!可他母亲却回答说,是有点疼,但心里却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习近平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字一直铭刻在心上,并成为了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人生有了目标,才能“踔厉”奋发。于是,习近平就把读书作为了自己前进路上的“铺路石”。他在一次主题团日活动上谈起自己当年上山下乡时说:“上山放羊,我就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后,就开始目不转睛地看书了。锄地到田头,中间要休息一会儿,我就拿出随身携带的新华字典,记字典上各种字的多种含义,并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

最是书香能致远。习近平之所以能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躬耕基层到领航中国,就是因为他从书本中博览古今中外,从书本中汲取治国理政经验智慧;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书香涵养民族精神力量。他时常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因此,我的爱好虽说有挺多,但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志存高远,勤勉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在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中,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深化自身改革,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顶得上,展现出了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已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青春无限好,最是少年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好读书,勤读书,现已成为新时代青年和青少年的最大喜好,尤其是“微视频·习近平的读书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旋即成为了新时代青年和青少年的热门“追频”。在我们安化县江英学校,好读书,勤读书的良好氛围已是蔚然成风,空前高涨。学校不仅有图书馆、图书角,而且还有图书推荐、图书赠送、图书橱窗和图书阅读课程,更有校园书香、家庭书香和学生书香,以及各种形式的“阅读比武”。青年教师的学习途径亦是多样,有“青蓝结对”“江英讲坛”、学科培训、夜校培训等等,2021年江英学校还被评为了“益阳市书香校园”。

“李老师,你怎么啦?”那位中学生依然还在我的办公室里,见我呆了好半天,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便轻轻地提醒着我。

“哦!没什么呢!”我微笑地盯着他。

“那我走了。”他见我没有什么事,便露出了一张灿烂的笑脸。

“你到哪里去?”我条件反射地问道。

“到学校图书馆去。”他立马回答说。

“那我们一起就到校园布克书店,去感受踔厉奋发的阅读场景吧!”我牵住了他的手……

打印[打印] 收藏[收藏] 纠错[纠错]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