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学校: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作者:李峰      发布时间:2021-12-09     信息来源: 江英学校     浏览数:

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江英学校  李峰

12月8日下午,我接到学校党支部的通知,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要在晚上8点观看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的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榜样》。

说句心里话,我的年纪比较偏大,加上眼睛不太好使,在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太喜欢看报看电视的。可是,这次是学校党支部发起的,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然要听党的话,即使有困难,也得迎难而上。

晚上,我早早地搞完了个人卫生,也给自己泡了一杯花生芝麻茶,然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屏幕……8点06分,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的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榜样》,果然款款而至,随着主持人的解说,电视屏幕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榜样人物别跃入了眼帘。其中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魏德友,在无人区守边52年,不仅成了“网络红人”,而且还成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不得不让我眼前发亮。

魏德友,自1964年从原北京军区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今,在塔城地区裕民县哈边境屯垦戍边52年。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吗?没有,他每天都重复着做一件简单而普通的事儿——放羊与巡边。他做的事情容易吗?不容易。因为那是一片无人区,与他为伴的除了他的老伴和100多羊,就是茫茫的草原。冬天大雪过膝,夏天“十个蚊子一盘菜”,除了手电筒和收音机,没有任何电器。昔日战友陆续返乡,边防战士一茬接一茬地来又一茬接一茬地走,就连世世代代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这空旷的草原深处。52年来,他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堵截临界牲畜上万头,劝返临界人员千余人次,至今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看到这,我不禁要问,这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坚定?而又义无反顾地留守边疆?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主持人的解说,从字里行间慢慢地找到了答案。主持人问魏德友:“你成了‘七一勋章’获得者有何感受呢?”他说:“自己什么也没做,我只尽到了一个普通党员的责任。”我忽然明白了,是保卫祖国疆土的执着信念和强烈责任感支撑着他留下来,他把这份“工作”当做了一生的事业来经营,并把它看得无比崇高和伟大,比做什么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他说:“我不会离开这里,我要一直守下去。”

“一辈子为祖国戍边”,这就是支撑魏德友不为都市繁华所动,和老伴苦守无人区的信念,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凭着这种信念,他战胜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寒冷、寂寞、简陋、单调,做了一件别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信念至高至尚,因为它摒弃了“小我”,彰显了“大爱”——那是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大爱。他用无声的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信念至善至真,因为它摒弃了世俗的金钱、地位、权势、名利、安逸,彰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唯不争,方无人能与之争”。魏德友的身上充满了正义、无私、善良、乐观、奉献、淡定等各种优秀品质,充满了使社会风俗向好向上向德向善的正能量,这就是一位又老又土的老人为什么能成为“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个社会什么时候都喜欢这种正能量,什么时候都需要这种正能量。

反之,和魏德友比起来,现在一些人不是和别人比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而是比谁穿名牌、开名车、住豪宅,还有一些人工作不累、生活安逸,却每天都在报怨,报怨工资拿得不如人家多,家庭条件不如人家好,晋升提拔不如人家快等等,和魏德友比起来,我们是否感到汗颜呢?扪心自问一下,从魏德友的身上,我们是否醒悟到了什么?是否应该改变点什么呢?

我含着泪,饱含着满满的深情,喝了一口依然还有一点热的花生芝麻茶,发现自己还有救,猛然觉得“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就在我的身边,他们就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我毕生所追求的榜样!

打印[打印] 收藏[收藏] 纠错[纠错]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