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的共享妈妈 ——江英学校优秀班主任吉慧玲老师纪实 二十五年来,她手捧一颗赤诚的爱心,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凭着自己对教育的那份执着,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满意的好教师。 最暖的师爱是陪伴。身为班主任,她将全部的爱倾注给了学生。她深深懂得寄宿制孩子对爱的渴望,时刻将孩子们放在心上。生活上对他们关怀备至,爱如春风,抚慰着每一个留守孩子的心。周末,班上的留守孩子没有家长来看望,她牺牲休息时间,主动留校,带孩子们玩游戏,给孩子们包饺子、煮鸡蛋。孩子们围坐在她身旁,满脸笑容地说:“有吉妈妈陪着我们,我们真幸福。”端午包粽子、谷雨喝擂茶、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吉妈妈都会守护在学生身旁。她的爱朴实无华却温馨无比。下雨天,起床铃刚响起,就可以见到她步履匆匆地往教学楼赶,“昨晚没下雨,孩子们的伞都在教室,我得去寝室给他们送伞呢。”晨光中,每天到教学楼最早的是她;夜色下,最晚离开的还是她。她女儿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一年难得回来一趟,每次回来,也难得在家见到妈妈。为了与妈妈有更多的相守时间,女儿每次回家,都来学校陪妈妈上班。同事劝吉老师请假陪陪女儿,吉老师却连连摆手,说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耽搁不得。女儿也很理解她的敬业与坚守,为有一个如此爱生如子的妈妈而倍感荣光。月假家访,她走乡串镇,攀山越岭,每一个留守孩子,都是她心头最深的牵挂。 最美的师德是尊重。爱孩子,她懂得理解与尊重。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敏感而脆弱,更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孩子面前,她少有命令与责备,多的是商量与鼓励。她善于和学生分享,懂得和学生商讨。班级活动她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懂得责任与担当。上门家访,她从不抱怨与指责,总是笑意吟吟地和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孩子们的手抄报、小制作,即便再稚嫩,她也会小心翼翼地珍藏。“童心需要善待,人格理当尊重。”她如是想,亦如此做。 最好的教育是鼓励。爱孩子,她懂得赞赏与激励。小杰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开口与人交流,英语朗读更是很少开口。为了锻炼他,吉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一遍遍地教他读,鼓励他在班级中全英文演讲,并将他演讲的视频拍摄下来传给家长。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肯定,小杰同学越来越勇于表达了。去年期末考试英语居然考出了全班最高分的好成绩。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品行怪癖,他们习惯不佳,他们学习落后。面对这些孩子,有些老师摇头,有些老师放弃,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一味地责罚。而吉老师却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去鼓励。她常说:“老师也要将心比心。如果我是这个孩子的家长,如果我是这个孩子,我该怎么做呢?放弃如此简单,坚持却更加珍贵!即便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阳光,那就点燃一丝烛光,指引他们的行程吧。”成长路上,有师如此,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即便是最落后的孩子,吉老师也毫不放弃,耐心细致地教导。“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成为她与学生的共识。 最佳的引领是示范。老师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习惯和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吉老师生活上朴素简单,工作中敬业勤勉,与人交往中宽厚友善,她在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正确的引领。要孩子们少玩手机电脑,工作期间,她从不玩手机、看新闻、聊八卦;要孩子们坚强,她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是坦然面对,微笑迎接,从不怨天尤人;要孩子们学会感恩,礼貌待人。她自己总是有礼貌地与身边的领导、同事打招呼。见到家长与学生,也总是率先打招呼,主动交流。她就像一面流动的旗帜,总是为学生指引正确的航程。有段时间,她的腰椎病发作,坐立行走都无法支撑,必须借助他人才能在床上翻身。迫于无奈,她只得请假去医院治疗。手术后,她挂念着即将小升初的学子,不顾医生的叮嘱与护士的劝阻,休养期间强行出院,第一时间返回讲台。她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学校的五星班级,她所教的学科成绩次次都年级领先,她所带的学生现在大多都已奋战在各行各业。她用自己的言行教会了学生,如何仰望星空,怎样脚踏实地。毕业多年,现在上海工作的学生敏在与吉老师书信往来时,深有感触地说:“老师,即使我现在早已离开学校,但您的教导我依然铭记于心。您不止一次地鞭策我们,说这世界上和太阳一样耀眼的,是我们努力的模样。工作中,我从不敢轻易懈怠。稍一懒散,就会想起您的叮嘱。老师,我会拼尽全力,做更好的自己,努力让您看到我最美的模样。”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还有什么比立德树人更有意义和光彩的呢? “师者,父母心。”吉老师用她的大爱、无私,成为无数留守孩子的共享妈妈,成为江英校园最美的一道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