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茶叶。
2、各路茶商将湖南安化黑茶通过古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西北边疆,也销往俄国、英国等。
3、安化黑茶因其独特的茶品前期制作中的渥堆发酵和运输过程中的日晒雨淋,自然醇化产生神奇的天然保健功效,由此出现被边疆牧民称为"生命之饮"的神秘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是边疆牧民的"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八大茶叶专业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曾经的安化,是茶叶的天下,条条古道载茶马。那么,安化黑茶,到底神秘何在?
在马王堆的汉墓里,在盛唐的宫廷中,在成吉思汗的马背上,在大明王朝的茶马司,在左宗棠的新疆行营,在万里茶路的南方起点-安化县黄沙坪…,安化黑茶用其陈香,一直在述说着茶马古道的沧桑,验证着它的历久弥香…
——它就是安化黑茶
茶马:要弘扬茶马精神,让安化黑茶历久弥香,造福芸芸众生。
姑娘:放心吧,知道了!
一、西汉:马王堆一篓黑茶,安化黑茶历史前推900年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一笥"竹简,经考证即茶一箱,箱内黑色颗粒状实物用显微镜切片被确认为是茶。专家考证为安化黑茶。
按史书记载,目前安化黑茶历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那么,如果马王堆汉墓里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黑茶的历史则至少可再前推900年,达到2300年。
二、南北朝:约公元5世纪,茶马互市兴起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三、唐朝
1、唐代开始,安化黑茶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资江边有"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经江陵、襄阳,进长安。
安化黑茶从唐朝开始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2、唐.五代——安化黑茶被载入史册
据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华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证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产,在当地有些名气,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说明当时就有黑茶生产。
3、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和亲,因黑茶使得"一半胡风似汉家"
贞观十五年(公元645年)文成公主出于安边的目的,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并将当时中原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了那苍古的高原,文成公主到西藏后不习惯青稞奶酪,就把随身带的一种"花"茶(其实是安化黑茶)放进奶酪里煮,一喝口味奇特易进口,就此发明了酥油茶。"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是随带物品中就有茶叶,茶种和玫瑰花,吐蕃的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推广和发展,到中唐时期,朝廷使节到吐蕃时,看到当时首领家中已有不少诸如寿州、舒州、顾诸等地的名茶。,怡清源茶文化艺术团根据这一段历史,编创了"文成公主黑玫瑰茶艺"。
四、宋朝
1、宋朝,在安化设立博易场
宋代熊蕃在《宣和北苑贡录》中,列举的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唯茶甲诸州县。宋朝因而在安化设置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博易场)。
2、北宋,一支特殊军队——茶商军兴起
因安化黑茶出现过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特殊军队——茶商军。北宋战事多,战马紧缺,而在西北地区唯有茶叶才可换马。朝廷就派专门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西北,换成战马。这种实施茶马政策的军队,被叫做"茶商军"。
《宋史郑清之传》:"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日:'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3、南宋,爆发了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起义
南宋,茶叶专卖取消,征税特重,茶商无利可取,也联合起来组织茶商军,武装贩茶抗税,朝廷因此也派出军队,控制茶叶水陆运输要道,打击商人武装。
在众多茶商军起义中,比较著名是赖文政领导的茶商军起义。
五、元朝:成吉思汗克服水土不服的法宝—安化黑茶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靠的也是三大硬件:一是骑兵威猛,二是领导超凡,三是有克服水土不服的法宝——安化黑茶。
六、明朝
1、洪武年间,安化黑茶遭钦点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
2、明洪武四年(1371年),户部设置"茶课司"与"茶马司"
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中国古代有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成为"制服西戎之术"。
3、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
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
因此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
4、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安化黑茶引起三年边疆血战
公元1575年,北方与蒙古明朝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这是一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攻击中原边境军事要塞的战争。进攻方是蒙古汗图们札萨克图率领的蒙古各部,以及女真族的建州部。打了三年,最终蒙古人成了胜利者,但是蒙古各部也死伤惨重,明军主将裴成祖战死,军民伤亡不计其数。
引发这场战争的,却是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安化黑茶砖茶。
5、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安化黑茶成为官茶
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明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七、清朝
1、清朝年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
安化茶被定为官茶后,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资江的两岸,有茶叶专业镇8个,茶号300多家,茶工十万。制茶季节,晋商,陕商,徽商,广州,汉口,兰州等客商齐聚安化,打造了500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业历史奇观。明清600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期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在清末有四万人口,与有2200年县城历史的益阳城不相上下。专门的茶叶船码头就有四个。是长江水系与汉口相连的最大茶叶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2、康熙年间,俄国人最爱黑茶茯砖茶
俄国人的下午茶在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37年),中国茶开始输往俄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勘边定界后,相对稳定的中俄关系为两国商邦平等互市创造了条件。《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晋商开始与俄国人进行贸易,而最受俄国人欢迎的是中国砖茶,尤其是西伯利亚一带以肉食为主的游牧民族,饮茶之风日炽,已到"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一位俄国历史学家曾说:"不论贫富、年长、年幼都嗜饮砖茶,早晨就面包喝茶当作早餐,不喝茶就不去上工,午饭后必须有茶,每天喝茶可达五次之多。"可见需求之烈。
3、乾隆年间,石刻《茶务章程》
清乾隆时(1730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奏立"茶务章程"禁止掺假、短秤、茶潮及越境私贩等不法行为的记载,是为安化茶叶历史见证的事物。
4、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被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
张纪中《菊花醉》简伯华饰演天子评茶官,为天子选天尖茶
安化黑茶历史上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花卷"等品种。传统天尖、贡尖、生尖为湖南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鲜叶加工而成,主要供贵族阶层用品。清道光年间(1825年前后),天尖和贡尖即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
道光年间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有词曰:"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包厢。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
5、同治十二年,左宗棠对安化黑茶实行"政府采购"
左宗棠收复新疆成为甘陕总督后,靠什么安边?——安化茯砖黑茶。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对安化黑茶实行"政府采购",此举使蒙古、俄罗斯和我国西北地区更加感受到了安化黑茶之神奇。1873 年,由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降将"引茶"改为了票茶制,"以票代引"。
1873年左宗棠在西北改以票代引后,1875年发行第一案票,凭票来安化采办黑茶,计73540担,至1882 年才发行第二案,以后每三年发票一次,年均输出黑茶8600担。
八、民国时期
1、民国八年,镌刻《黑茶章程》
民国八年所刻制的黑茶章程
清末民初,安化县黑茶销量稳居湖南首位,来自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客商长期住在唐家观、江南、黄沙坪及酉州等地收货。由于需求量大,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少两,严重影响了茶商的利益,为安化黑茶带来了不良后果。为及时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县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司令于民国八年七月初一立下的黑茶章程10则。
2、民国时期,仍沿袭左宗棠茶票制
民国时期由陕西财政厅发放的官茶茶票
凭此票可到产地安化进行采购
左宗棠创设的茶票制度深深地影响了西北茶务,直到民国时期还长期沿用。1931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仍发行茶票第13至21案。1913年发票最少,为506票,计茶20340担,第21案发票最多,为2300票,计茶92000担,1939年又发特票,计1165票,茶46600担。1942年国民党将茶税列人统税中征发,至此,左宗棠创立的茶票制度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九、今天
1、90年代初,张流梅挽救了千两茶加工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流梅主管湖南边销茶质量,主管国有企业益阳茶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的生产技术、质量保证、产品开发。90年代初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张流梅惟恐千两茶生产加工技术失传,于是不断走访老技工,同时以个人名义聘请老技术工,与技术工一起进行试验加工了一批千两茶,整理了非常详细的千两茶生产加工技术资料,是挽救千两茶加工技术第一人。
2、刘仲华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黑茶与神奇的金花菌"学术报告
刘仲华: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作学术报告,"湖南安化黑茶,人类健康的新希望"。
已经从分子水平上充分证明安化黑茶中存在具有显著降脂减肥和降血糖功能的特异成分。
3、目前,安化黑茶申请12件国家专利
随着"安化千两茶"、"竹筒黑茶"、"火炬茶"等一批传统黑茶制作技术申报国家专利,目前,安化县围绕"安化黑茶"申请的国家专利已达12件。
近年来,安化县为提高"安化黑茶"的品牌影响力,从各个角度加大对"安化黑茶"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县茶业协会为主,相继申请注册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和"安化千两茶"三个商标,以"安化黑茶"为名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并将"安化千两茶工艺"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安化千两茶的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加强了对黑茶的保护。
安化黑茶,中国黑茶的发源地之一,安化也是紧压茶的发源地,历史上第一支千两茶,第一片黑茶砖、第一片茯砖茶、第一片花砖茶产品都先后在安化诞生。其黑茶关键制作工艺,目前仍是受国家保护的二级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