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知识 长者关爱模式

承载安化黑茶的第三条茶马古道
来源:编辑部整理  发布时间:2015-08-07 00:00

    提起茶马古道,可能许多人都熟知善道,说出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这两条道路,要么从四川去西藏,要么经云南去西藏,都是把出发地自产的茶叶,运到藏地再换回马匹,从而弥补不足,互通所需。早自唐宋就开始,这样的“茶马互市”贸易行为,就在西南川滇藏地区展开,是汉藏同胞民间生活和贸易的基本通道。

    此外,不为多数人所知的,还有一条通往西北方向的陕甘茶马古道。

    陕甘茶马古道

    陕甘茶马古道是另一条茶马古道。它兴盛于明清时期,通往西北以及边疆地区或更远的地方,主要往来于陕西和甘肃一线的市场,也是以运输销售内地茶叶为主,交换少数民族地区马匹、皮毛等物资。乍一听有些陌生,却又稍感新奇吧?

    要说陕甘茶马古道,必需得提到安化黑茶。安化黑茶因产自湖南益阳的安化县而得名。由于安化境内北依雪峰山,南临资江,为当地的大叶种茶,提供绝佳生长之所。优越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安化很适合生产黑茶。

    以晋陕茶商为活动主体,在安化当地买下半成品茶叶,走水路用船运,或走陆路以马驮,即“船舱马背”的方式,将茶叶运到陕西的泾阳县,在此集散地加工成泾阳茯砖茶,再运往甘肃兰州市场中转销售。

    前后历史上,形成安化黑茶的运销茶路主要有四条:一是安化、益阳、襄樊、泾阳、兰州线;二是安化、益阳、武汉、郑州、泾阳、兰州线;三是安化、益阳、安乡、宜昌(湖北)、重庆、泾阳、兰州线;四是安化、烟溪(安化)、溆浦(湖南)、保靖(湖南)、入川、重庆、泾阳、兰州线。

    安化黑茶运至兰州市场,再用骆驼运往甘肃西部、内蒙古、青海及新疆。更远可沿丝绸之路,运达中亚各国家和地区。

    安化黑茶的命运

    安化种茶,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是生产安化黑茶,到了明代初期才开始,且缘于一次绝处逢生的巧合性历史契机。

    1、安化茶的诱惑

    明成祖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为加强对国家茶叶市场的控制,命令只将四川和陕西出产的茶叶,定为在西北边疆地区进行边销的官茶,其他地区的茶叶为私茶,不可以私运边销,从而控制民间边销茶的贸易。

    然而一直以来,安化茶在西北的茶马古道上,就很受边疆少数民族喜爱。所谓“湖茶为苦,于酥为宜”。就是说湖南出产的茶味道厚苦,对于西北地区以奶酪和牛羊肉为主食的牧民,正好适宜不过。

    所以民间许多茶商宁愿冒着生命危险,纷纷走私贩运安化茶。当时,发生一件事令举国震惊。公元1397年,安庆公主的女婿欧阳伦,私贩10万斤安化茶到甘肃,后被边关查到,报奏朝廷,这让朱元璋愤怒不已,不得不将其杀死。

    这件事并没能阻挡边疆人民对安化茶的偏爱,也没能禁止住民间继续私运安化茶。到了明万历23年,朝廷终于宣布,将安化茶引为输往边疆地区的官茶。而且,从此安化茶也成为西北茶马古道上的主要茶叶品类。

    2、安化茶的危机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全国发布“罢造团茶”的诏令。因为在前朝,南方将茶叶制成“龙团凤饼”,作为贡茶进献给朝廷。这种茶由于工艺极为复杂,装饰也相当奢华,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朱元璋本着安抚茶农,减轻民间负担的初衷,下达了这道政令。

    然而,这道命令带给安化茶农不小的麻烦。从此,它也意外地改写了中国茶叶史。

    以往安化制茶,将不同时段采摘的新鲜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发酵等基本工序,制成团茶再往外输售。这样制成的团茶,在当地自然潮湿多雨的环境下,有利于保存和防霉,反过来又促进茶叶自身的更好发酵。

    安化的大叶茶是制作团茶的原料。如今朝廷罢造团茶,茶农只能在春天采摘少量茶尖,制作烘青绿茶进贡朝廷。其他季节采摘的大量优质茶失去销路,这让茶农的生计陷入了绝境。

    安化茶叶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由原来只供奉朝廷皇族、大臣享用,转向销售到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但一开始并没有销路,便导致大量的茶叶堆积。很快茶叶就发酵变黑。茶农们以为变质而感到十分焦灼无奈,只得将茶叶贱卖给边销茶的茶商们。

    3、重生的安化黑茶

    不久,从遥远的西北边疆,传来意外的喜讯。安化的黑茶叶,在西北边疆地区很受以奶酪和牛羊肉为主食的牧民喜爱。次年晋陕的茶商们纷纷赶来,大量认购这种安化的黑茶,运往西北地区的黑茶获得热销。

    对安化茶农来说,这无疑是绝处逢生的惊喜。安化的这种散黑茶,通过当地的特殊制茶工艺加工产生。从此,它被大规模引入西北茶马古道,成为两地之间物资交流的贵重物品。

    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安化黑茶作为边销茶,走西北茶马古道,经山陕地区中转,一则可沿古丝绸之路向西直通中亚地区,另外往北可去往蒙古,甚至到沙俄以及欧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