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下去,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湖南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三农”
6月下旬,百余名由“三区”科技人才、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等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分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市,深入农业种植基地、加工生产车间,开展实用技术指导服务,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近年来,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指引,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我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效科技人才支撑。
精准选派,不断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盛夏时节的衡南县,土地肥沃,瓜果飘香,林茂粮丰。
在这里,湘喜百果园火龙果没有了“烂果”的烦恼;鑫鸿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湘黄鸡”,做成了地理标志产品;当地60多万亩紫色页岩也找到了着力的方向,用紫色页岩地发展土枇杷特色产业,结出了“金果子”……
丰硕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一大批科技特派员。衡南县将科技专家服务团按种植、植保、土肥、农机、畜牧等分组,分区域按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办“田间课堂”,对瓜果、蔬菜、油茶、食用菌、水产等生产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科技特派员如何派效果好?湖南摸索出成建制选派、对口式选派、全方位选派的精准选派法,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同衡南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一样,全省122个县(市、区)都组建了科技专家服务团,实现了科技专家服务团对全省所有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对全省所有原贫困村的“两个全覆盖”,切实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方式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全省在岗科技特派员人数已从2005年的不到200名发展到2020年的8000余名。2020年来,122支科技专家服务团服务企业和合作社7200多家,培训人员107.06万人,推广新技术3018项、引进新品种2563个,带动34.14万农户增收。
聚焦粮食、畜禽、水产、油茶、茶叶、水果、蔬菜及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我省兼顾基层需要和科技人员专长,因地制宜,精准选人,做到供需对接、服务对口。特别是把基层需要的“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纳入到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既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科技人员密集的企事业单位选派,又依托省、市、县“三级联派”,我省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单一农业领域向医疗卫生、工业、环保、信息化、旅游、电商、金融等领域拓展,把地方紧缺的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营销管理、园区建设等人才纳入选派的重点范畴,解决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
精准施策,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支持体系
油茶被誉为“油中之王”。然而,老油茶林以前平均每亩产茶油仅3—5公斤,年产值才200—300元,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很低。要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油茶新品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作为省科技特派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陈永忠在邵阳县连续服务11年。如今,他组织选育的油茶新品种比传统品种增产6倍以上,最高亩产达到了75.5公斤,亩产值超过5000元。
陈永忠们成功的背后,是湖南省构建完善的对科技特派员的支持体系。近年来,湖南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平台集聚效应,畅通科技人才流动渠道,搭建科技特派员干事创业平台。
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牵头或参与省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载体建设。全省依托科技特派员布局建设13个国家级、30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建设星创天地240家。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以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
加快先进适用成果落地转化。我省仅2020年就安排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资金1450万元、特色产业培育项目资金3290万元。依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创新型县(市、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专项等,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超级稻、茶叶、中药材、油茶、柑橘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加快搭建柔性引才渠道。近年来,依托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共引进创新人才140个,支持经费7000万元,引进创新团队15个,支持经费2700万元。2020年,我省选派的736名“三区”科技人才,就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以及3名省科技领军人才、7名湖湘青年英才、7名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
精准服务,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服务保障
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龙祖坤担任派驻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后,带领团队在通道开展了为期2年的科技扶贫服务工作。
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中,省、市、县派驻的科技特派员是主体。他们通过开展创业式扶贫,全面助力通道发展油茶种植、黑老虎种植、青钱柳种植等主打产业。
为使专家们安心工作,怀化市通过立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支持经费,协助落实住房、就医等保障政策,大力支持这些外来的专家。
多年来,我省着力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保障,有效激发了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简政放权,扎实推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试点,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才离岗创业、省级科研经费管理“二十条”等政策的落实落地,为科技特派员到基层服务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建立考核管理机制。积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科学设置科技特派员评价目标、指标和方法,着重考察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科技服务满意度。对责任履行不到位、工作成效欠佳的科技特派员及时调整,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完善保障服务体系。协助从科技特派员中推荐先进模范人物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积极推荐先进典型参评省级以上先进荣誉,协助落实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入学等保障服务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记者手记
壮大服务“三农”的排头兵
10多年前,一批怀揣服务“三农”使命的科技人员,来到广阔的农村,深入田间地头,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开启了科技特派员的光荣之旅。
如何让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如何让制度可复制、可推广?在探索中不断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湖南,写下了人才下沉、科技下乡的生动实践。
这些年来,湖南精准选派,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一大批科技特派员躬耕田野,扎进车间,通过领办、协办、兴办各类资源的科技项目,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当科研阵地从高校、实验室延伸至田野、车间,当参与者从科研工作者、教授延伸至基层所需的“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当大家一起去关心产业、关心品种,它接着地气、冒着热气,也凝聚着人气。正因如此,湖南坚持对科技特派员高看一筹,从事业发展和生活关爱上提供最需要、最实在的支持,推动了一批又一批科技人员服务“三农”,也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湖南经验。
从头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面对新需求,科技特派员还有更长、更难的路要走。我们欣喜地看到,湖南正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从单一农业领域向医疗卫生、工业、环保、信息化、旅游、电商、金融等多个领域拓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我们坚信,用科技赋能,以特派员带动,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必将创造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文/王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