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
九蒸九晒,在古书里又叫九蒸九曝、九制,是一种传统的炮制中药的方法,一般用来炮制比较珍贵的药材,以补品为主。蒸晒的方法用以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减少毒性成分,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材的功效。
蒸,通常指隔水用蒸汽蒸煮药材。古人对烧火的木材、盛药材的容器、蒸药材的水以及蒸药的节气时辰等均有要求。
李时珍曰:“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瓦斯,而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
《抱朴子》:“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力,除风寒痹诸痛,久服终身不患风疾故也。”
安化黄精大多采用木桶隔水蒸制后再以上阳晒干。
(黄精九蒸九晒的变化)
在蒸药时一般是将水煮沸后转为小火再蒸6-12个小时。
《本草纲目》载:“凡修事以水淘去浮者,晒干,以酒拌蒸,从巳至亥,出摊晒干。"也就是从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以蒸透为度,然后取出药材摊晒。药材一定要晒干,以秋日金阳晒制为佳。
《本草纲目》记载:“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大明)。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
蒸,用水,属阴,名山大川的山泉水,是自然界中很纯粹的有益之阴,能够滋润。
晒,用日光,属阳,太阳是自然中一切的热量、阳气的最根本来源,是最强的阳气。
(安化辰峰谷九蒸蒸灶,采用传统工艺)
九蒸九晒,可以让阴阳二气合和、互补、平衡。人也一样,要在各种情境下,经受历炼,像水一样阴柔,顺势而为,像阳光一样炽烈,不改方向。在二者的蒸煮烈晒下,驱逐污浊,只剩下纯粹至善。
安化多花黄精
根据近代药物学家陈仁山1930年编写的《药物出产辩》记载:“黄精以湖南产者为正。其中,多花黄精分布最广,蕴藏量大,品质好,是我国多花黄精主要产区之一。”
安化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湘中药库”之称,被誉为“中国多花黄精之乡”,安化黄精已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安化黄精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优良的道地品质,经检测对比,安化黄精的黄精多糖含量普遍达10-15%,最高达22%,明显高于药典标准(≥7.0%);灰分≤3.0%,优于药典标准(≤4.0%);浸出物达65%-90%,明显高于药典标准(≥45%)。
全球85%的冰渍岩分布在安化,冰碛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十分肥沃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黄精生长。根据检测结果,安化黄精硒含量普遍在50ug/kg左右,锌含量普遍在10mg/kg左右,安化黄精被誉为“冰碛岩上的仙草”。
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存四部古代《安化县志》(明嘉靖年间至清同治年间)均有安化出产黄精的具体记载。据传元末明初时期,安化的李姓始祖高腾公等人因躲避战乱从江西举家迁涉至古安化时,正当干粮耗尽、无计可施时,却在一个深山密林中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黄精,于是号召大家将其采集起来,蒸熟当成口粮食用,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时至今日,群众仍然采用“九蒸九晒”加工黄精食用。
自古以来,黄精的传统炮制方法主要是蒸晒法,安化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在传承古法炮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获得了宝贵的参数,为黄精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供了参照标准,也有利于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安化九制黄精晾晒场)
黄精九制的作用
➀降低药物的滋腻粘稠性质,让药物变得容易消化。我们都知道,无论再好的食物或者药物、补品,吃到肚子里,最重要的就是消化吸收。只有能有效的消化吸收,它才能起到作用,才能补身体;如果消化吸收不了,原封不动拉出来还算好的,如果堆积在身体里面,就是痰湿和毒素,对身体是有害的。而补药,很多都是“滋腻”的性质,黏黏的、油性大、蛋白质分子大,不容易消化,更不容易吸收。现代人又基本上都脾胃虚弱,滋腻的东西很容易堵在身体里,变成毒素。但经过九蒸九晒之后,就软烂了,大分子的油脂、蛋白质也分解成了比较小的分子,普通人都比较容易能够消化吸收了。
➁分解药物里的毒性和杂质,使药性更纯更平和。古代的中药,以“性、味、气”来描述功效和性质,认为九蒸九晒之后,药的性味能够更纯粹,去掉不需要的杂味。用科学来解释,有一些药物里的毒性和容易造成过敏的物质、杂质,在长期反复蒸煮后能够分解。九蒸九晒后,药物的毒性得到控制,副作用更少,药效更纯,服用更安全。
生黄精具麻味,虽然无毒,但刺人咽喉,故一般不直接入药。制黄精的补益功效大于生黄精。制黄精质地柔软,富含油性,大大增加了补气的效应。普通的黄精加工是将黄精晒至须根干脆易折,根茎内部由白变微黄稍软时,反复揉搓至须根脱落,根茎呈半透明、无硬心时,再晒干即可。色黑的熟黄精(制黄精)就是九蒸九曝的,系将鲜黄精洗去泥土,除去须根蒸一日,取出晾干,晒一日再蒸,如此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