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商务部、科技部发布“关于调整《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公告(2020年38号)”,这是12年后对2008年发布的目录进行了调整,制黄精炮制工艺和产地加工技术仍然被纳入禁止出口技术目录。
早在2008年9月16日,商务部、科技部颁布第12号令《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目录》,制黄精炮制工艺和产地加工技术就已被纳入禁止出口技术目录,充分体现了制黄精炮制工艺和产地加工技术这一项传承技艺的极端重要性,保护意义十分重大。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是我国制黄精炮制工艺和产地加工技术的地方传承,已经被纳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体现了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需要。
中医药国际需求日益增长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药理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也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高安全性和低副作用在国际市场上趋势若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中药年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深度增长,中药在全球的应用地区已达到45%。
医药产品作为保障基本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特殊产品,其消费趋势正朝着高效、低毒、缓释和天然等方面发展,世界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用于预防、保健、治疗的天然植物药品和健康食品。而我国中医一直以来秉承的治未病的理念与此意愿一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服用中草药的人员逐年增加,30%的美国人、60%的荷兰人和比利时人、74%的英国人服用过草药或使用过传统医疗保健措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中药年销售日本产品占80%,韩国占10%,我国仅占5%左右。众所周知,中医药发源于中华民族,在过去大量中药配方与炮制技艺流失海外,因此,上述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和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
【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采用九蒸九晒,在古书里又叫九蒸九曝、九制,是一种传统的炮制中药的方法,一般用来炮制比较珍贵的药材,以补品为主。蒸晒的方法用以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减少毒性成分,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材的功效。
(安化辰峰谷九蒸蒸灶,采用传统工艺)
九蒸九晒,可以让阴阳二气合和、互补、平衡。人也一样,要在各种情境下,经受历炼,像水一样阴柔,顺势而为,像阳光一样炽烈,不改方向。在二者的蒸煮烈晒下,驱逐污浊,只剩下纯粹至善。
安化黄精独特优势
安化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湘中药库”之称,被誉为“中国多花黄精之乡”,安化黄精已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根据近代药物学家陈仁山1930年编写的《药物出产辩》记载:“黄精以湖南产者为正。其中,多花黄精分布最广,蕴藏量大,品质好,是我国多花黄精主要产区之一。”
安化黄精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优良的道地品质,经检测对比,安化黄精的黄精多糖含量普遍达10-15%,最高达22%,明显高于药典标准(≥7.0%);灰分≤3.0%,优于药典标准(≤4.0%);浸出物达65%-90%,明显高于药典标准(≥45%)。
全球85%的冰渍岩分布在安化,冰碛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十分肥沃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黄精生长。根据检测结果,安化黄精硒含量普遍在50ug/kg左右,锌含量普遍在10mg/kg左右,安化黄精被誉为“冰碛岩上的仙草”。
安化黄精九制传统技艺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存四部古代《安化县志》(明嘉靖年间至清同治年间)均有安化出产黄精的具体记载。据传元末明初时期,安化的李姓始祖高腾公等人因躲避战乱从江西举家迁涉至古安化时,正当干粮耗尽、无计可施时,却在一个深山密林中发现了漫山遍野的黄精,于是号召大家将其采集起来,蒸熟当成口粮食用,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时至今日,群众仍然采用“九蒸九晒”加工黄精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