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十四五”科技和工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进展情况。
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规划目标2025年达到31.2%,年均增长1%。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63%、26.41%、25.47%。
2.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规划目标2025年达到2.5%,年均增长0.5%。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0.56%,占比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占比为1%,待国家统计局核定;2023年1-5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13132.2万元,同比增长3.19%。预期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3.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县统计局暂无统计数字经济增加值数据。
(二)重大战略任务进展。
1.突出产业链建设,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链长制”为抓手,大力推进茶旅、矿产建材、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立“两图两库两池”,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制度及考核等内容,集中精力大抓产业、力抓企业、狠抓项目;2022年五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190.63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90.35%;实现工业税收4.42亿元,同比下降7.36%;2023年1-5月,五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45.5亿元,同比下降10.8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86.36%;实现全口径工业税收1.98亿元,同比增长42.69%。
2.强化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一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新材料、黑茶特色产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转化科研新成果,完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支撑体系,提升全县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县共拥有湖南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17个;“湖南省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2家、科普基地3家;安化经开区获批湖南省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刘仲华院士工作站落户安化。二是培育创新企业集群。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培育及认定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29家增加到目前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的39家增加到2022年的170家,2023年1-5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备案156家。三是突破产业核心技术。 2020年-2022年共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20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和奖补资金1100余万元。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3个,登记技术合同技术合同30个,合同成交额639.01万元;金源新材料在国内首创N235萃取除杂工艺技术,对废锂电池负极组成材料进行分离与回收,提高硫酸锰、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钠、碳酸锂回收率,打破国际垄断;华莱采用“调控发花技术”、“散茶发花技术”,突破“高档茶、散茶和茯砖茶表面不能发花”的技术瓶颈,缩短产品加工周期,降低加工成本30%以上,提高产品综合效益50%以上。
3.推进通信电力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1年以来,通信建设共投资资金7.38亿元,新建4G基站864个,总数达2249个;新建5G基站917个,总数达1005个;新增农村光网端口8.65个,累计达49.97万个;在益阳率先研究5G在“智慧园区”应用,积极支持安化黑茶产业集群及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启动湖南安化黑茶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力建设共投资资金9亿元,安化35千伏思龙线线路改造工程、安化35千伏谭廖线线路改造工程、安化110千伏王家河变主变扩建工程、廖家坪变电站、湖南自治州-娄底西500千伏线路工程、滔溪-小淹35千伏线路工程全部竣工投入运行;启动“宁电入湘”建设,完成可研报告批复、现场测量、设计成果上报,已取得省发改局项目核准批文,目前开展设计评审工作,预计7月开工建设。
4.聚焦梯度培育,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持之以恒抓主体培育,培强骨干企业,培优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更多上市企业,持续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2021年以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7家,总数达18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破零,2023年金源、金雕、白沙溪等3家企业正在冲刺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成股改挂牌企业5家,累计达12家;金鑫新材由新三板基础层转升创新层,计划2024年北交所上市。
4.助企纾困持续增强。常态化开展“送解优”行动、工业经济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送策入园、送策入企,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用活政策;2022年全面梳理省级政策136条、市县级政策132条,发放政策口袋书16000余本,790名干部对全县“四上”企业、中小企业、园区企业实现帮扶全覆盖;2023年全面摸排企业运行情况和突出问题,动态更新问题台账,收集整理金融信贷、人才用工、项目用地、保供稳价等问题80个,强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已解决问题73个。
(三)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1.白沙溪茶厂低氟黑茶技术攻关项目。通过白沙溪茶厂技术团队连续4年的技术攻关,完成投资605万元,已完成建设并取得2项科研成果,其中“降氟揉茶机及降氟揉茶系统”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降低茶叶氟含量的茶叶制备方法”获发明专利,已形成整套黑茶降氟工艺技术,开发多款低氟黑茶产品。
2.金源新材料从三元电池废料中综合回收钴镍锰锂元素的新工艺。2019年3月开始,在原基础上进行年产硫酸钴5000吨生产线建设,9月建成并试车验收,完成投资4800余万;2021年3月为配套5000吨硫酸钴项目,对原有萃取线进行设备更新改造,2022年年底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500余万,达到产能年产硫酸钴5000吨,氢氧化镍(硫酸镍中间品)2500吨,后续硫酸镍产品线由于场地等原因,转移到宁乡分公司完成,经生产实际测定,成本下降17%,能耗降低5%。
3.2023年重点在建项目。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151.4亿元;“三型两网”电力工程项目总投资9亿元;乐安镇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8亿元;兴同钨钴新材料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5亿元;安化县功能性食保健品综合开发产业项目总投资3亿元;5G网络建设项目总投资1.42亿元。
二、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挑战
(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科创能力偏弱。茶旅、矿产建材产业链企业占比78.8%,由于产业层次不多、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工艺不难,依靠传统技术就能解决生产问题,导致企业研发投入低,2021年全县研发投入1.4亿元,占GDP比重仅0.6%。科技人才短缺。在研发费用归集、研发项目认定等方面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企业普遍存在研发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未专门设置研发部门和科研管理岗位的情况,2021年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仅0.19%。科技专项经费不足。市本级财政安排的科技专项经费由2016年的90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090万元,而县级科技经费从2005年的70万元至今无增长,2023年减至30万元。
(二)工业项目支撑不足。优质项目数量不多。全县22个工业项目中,全年计划投资过10亿元项目仅1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过亿元项目仅5个,10亿元级项目占比仅为4.5%、亿元级项目占比也只有22.7%。项目建设进度不快。1-5月完成工业投资6.97亿元,仅完成年度目标的16.09%,完成工业技改2.12亿元,仅完成年度目标的8.41%。重点项目后劲不足。新建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优,新建项目仅11个,计划总投资仅14.02亿元;技改项目11个,计划共投资仅11.8亿元。
(三)规企培育存在短板。临规企业储备不足。目前全县临规企业储备24家,其中新建新投产拟入规仅5家、小升规企业19家。入规完成目标压力较大。1-6月,仅2家企业递交资料通过市统计局审核,上报省统计局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名录库,与全年新增15家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存在退规风险企业较多。1-5月,我县退库保基数规模工业有50家(其中2022年8家,2023年6月退库36家,6家因执法检查、企业经营不善自行申报等原因即将退规),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27.32%。
三、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一是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拓宽高新技术领域范围。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深入各个产业领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三是引进与培养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科技人才的工作培训,提高科技人员及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积极性。
(二)强化入规纳统培育。一是抓储备。开展临规工业企业摸排行动,在目前24家临规工业企业培育清单基础上,挖掘更多临规企业。二是抓申报。加大临规企业业务指导,全面对照营收、税收、项目批复、项目备案、生产场地资料等入规条件开展核实指导。三是抓帮扶。将临规企业纳入助企纾困范畴,重点帮扶解决拟申报入规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
(三)强化项目建设。对目前在库的工业技改项目,强化专班式推进、清单化调度,指导企业搞好项目申报。对已开工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尽快申请入库,提升更多实物量;对即将竣工项目,加快收尾锁边,力争早投产、早运营、早见效;对进度滞后项目,查找问题、补齐短板,确保赶上进度;对未按期开工项目,分析原因,推动尽快开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