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图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安化 > 安化民俗
安化猎俗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30 21:40     信息来源: 安化新闻网     浏览数:

打猎是梅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千年来,梅山劳动人民,身居高山峻岭,与野兽同处,野兽蚕食庄稼,危害人命,因而,保卫庄稼,保卫人身安全,就成为了梅山人民的一项特殊使命。经过长期的与野兽较量,总结提高,形成了许多猎俗,甚是有趣。

我在梅山中心安化,生活了七十多年,研究梅山文化已18年,对安化猎俗有所关注、有所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梅山人民的宝贵财富。现我患癌疾,不知何日告别人间,趁生命之灯未熄,抓紧整理出来,以防遗失。

猎 狗

打猎,安化猎民不叫打猎,安化土话叫“盖山”,或叫“赶山”。

山怎么能盖?能赶?解释就是一个意思,要依靠猎狗来“盖”!来“赶”了!

猎狗是猎民的最有力助手,相传狗是苗族、瑶族的祖先,以狗为图腾。把狗看得很金贵,过年也要给狗喂肉。安化历史上是苗、瑶聚居之地,这一传统在民间流传下来。

据老猎手相传,梅山有“四花四黑九黄七白”二十四扫山犬。梅山祖师张五郎打猎,只要放出24只扫山犬,什么老虎、豹子、麂子,都要吓得屁滚尿流,惊慌而逃。

这不是夸谈,从打猎实际来看:猎狗善奔跑、善钻林、善嗅觉、善狂叫,进山之后,声震山河,漫山回应,野兽岂不闻风丧胆?岂不从荆棘巢中被赶出来?

因此,猎民打猎,要选择、培驯出一只好猎狗。猎谚是猎民几千年总结、承传下来的经验之谈,在选择猎狗颜色上,有猎谚说:“一黄二黑三麻四白”。这就是说黄色最好,黑色次之,麻色为三,白色最差。所以,猎民首选黄色之狗,白色之狗都不愿要。其次,在选择猎狗体形上也有标准,有猎谚说:“眼像铜铃耳像叉,鋾锉尾巴腰一卡,四脚落地像斋粑,见到野兽是冤家。”这就是说眼睛要鼓得像铜铃,耳朵要竖立像个丫,尾巴要竖要小,腰身要小。这样的狗就可培驯成为出色的猎狗。

选择好小狗以后,猎民就要精心培养。首先,就是精心饲养,要用牛骨头熬汤喂狗,称为“化毛”。因为牛骨内钙质多,使小狗增加钙质,骨骼粗壮,长得快速,长得结实。长成大狗后,进山能耐奔跑,能耐辛劳,勇于搏斗。

驯练猎狗也要精心,猎民进山必带小狗进山,如打到猎物后,必让小狗先去舔血,让其品味野味,养成灵敏的嗅觉。之后,猎狗进山,闻到野兽这种气味,就产生兴奋,想吃这种野味,因而狂叫,狂赶。达到赶出野兽来的目的,猎人隐蔽在野兽必经路边,开铳可以击中野兽。

还有一些有特殊经验的猎民,还能培训猎狗自捕猎物的功能。训练得好的猎狗,有自觉捕猎物的瘾,不用主人带着上山,天色微明,正是野兔出洞觅食的时候,猎狗便自觉上山了,天亮时,猎狗便口啣一只野兔回家,向主人报喜,讨主人欢喜,它自己也得意洋洋,欢奔欢跳。

猎 枪

猎枪,安化土语叫“鸟铳”。

相传鸟铳始于商代。有个阐教弟子梅杨任,学道得真,因为妲妃欲害他,师父算他有难星。赐他两眼长在手,赐他雷火枪一根,兴周灭纣破乾坤。梅杨任得枪,就极力帮助周武王灭纣。“武皇当时来封敇,封作无情鸟铳一根。独角鳌王造硝药,金枪太保造硫磺,铁敲神仙制火索,老君炉内出铁砂,鹅公绵牛张纪造,五雷红火配阴阳……”(摘自大福镇柘木村猎手李高祥手抄本《梅山传》)。据此说来,鸟铳历史真是源远流长。这也证明我国发明火药之早,利用火药之早,远在外国发明洋枪之前。

鸟铳,是猎人打猎的有力武器,没有它,就无法打猎。鸟铳由枪管、鹅公(扣火)、绵牛(扳机)、木托四部分组成。是民间流传很广的打猎武器。

鸟铳,不是市场上随处有买,猎民要有一支好的鸟铳,必请有名、有经验的铁匠师父打造。

铁匠师父打造鸟铳,必循阴教,也就是梅山巫教。

一、立炉祭师。首先,铁匠必备牲肉(煮熟之肉),

上插一支筷子,横搁一根筷子,摆三杯酒,点三支香,燃一支烛。然后,口中恭请炉头祖师、亲授度师、当地土地、本府宗师前来领受,烧纸钱,三鞠躬,口唸密诀:

“弟子立起铁炉,上惊天、下惊地,上打三十三天,下打十八层地狱。天无忌,地无忌,阴阳无忌,祖师到此,百无禁忌。”

二、开火场。铁匠师父口唸咒语:“一直天开,二直地闭,三直人长生,四

直鬼消灭,口中却一力,诸神皆不识。唪…… 。

三、化炉。铁匠师父口唸咒语:“此炉不是非凡之炉,化为巽风使者。炉嘴

化为水殿仙娘,炉场化为金玉满堂,炭扒化为扒火将军,大钳化为恶蛇一口,小钳化为小蜈蚣,大锤化为大雷公,小锤化为小雷公,铁镦化为独脚蛮雷。

四、封铳。鸟铳打造完工,铁匠又必经封铳仪式。

同样,摆牲酒,恭请祖师,口唸密诀:“此铳拿来在手中,关请师传又吾身。此铳头上打七锤,铳打七锤不伤神,有一千,打一千,打得皮穿骨头穿,有一万,打一万,打得皮穿骨头烂。弟子用起,十铳十死,九铳九亡,用起心中之火、口中之火、西天三极之火、五百蛮雷之火,烧其铳头无水,烧其铳尾无锈。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一百二十位神凶恶煞,尽归空界。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阴阳无忌。祖师到此,百无禁忌”。

接着,杀一只雄鸡,鸡血滴在纸钱上,高声唸咒:“说此鸡,道此鸡,此鸡原来有根源。七七四十九天算成蛋,三七二十一天包成鸡,白日昆仑山上吃五谷,晚宿人家蓄毛衣。一更、二更都不叫,三更四更也不啼,只等五更来报晓,此鸡原来不差衣。凡人拿了无用处,弟子捉只盖卦鸡。有煞无煞,雄鸡顶当。鸡血落地,百无禁忌,千和万和,迎祥降福,鸡血落地,主家红运。”

然后,将沾血纸钱焚化,礼毕。

据传,猎人有了这样的鸟铳,挂在室内不生锈,打猎百发百中。我在清塘铺镇颜家坪,访问过老猎手赵竹林,从18岁开始打猎,当时92岁。他是一位瑶族(现汉族)的传人,村民们称他为“活梅山”。夸他一生打死1只老虎,16只豹子,为民除害、保卫民生立了大功。我问他有什么好经验?老人说:“我就搭帮有一支好铳。打野猪打豹子都不塌场(即失误),1950年正月,我打死一只老虎,敬过梅山祖师,你猜有多重?过秤共有四百多斤!早几年,政府说要保护野生动物,我把鸟铳交给了政府。真可惜,我舍不得那支好鸟铳!”

索 捕

安化猎民除了用鸟铳打猎之外,祖先发挥了聪明才智,还创造出了索捕野兽的方法,猎民们称为“放索”。

怎么放索呢?

首先,要用信土煮苎蔴,信土毒性很重,苎蔴晒干之后,用手搓成小手指般大的麻索备用。要织手板大小的竹折备用。

放索之日,猎民要先敬梅山祖师,然后进山。进山之时,在山路口反手扯住一把青草,挽个“狗花结”,谓之“封山”。意令山中野兽到此止步,野兽都包围在此山中了。

进到山中,猎人便要选址。沿途察看有什么野兽脚印?野兽粪便?如发现有麂子脚印,野猪粪便,便可在附近选址,选址不可在行人常走的大路上,以免行人误入圈套,伤及人命。因此,必避开人行之路,进入灌木丛中选择野兽所走小道。确认地址之后,便可开始放索了。

首先,猎人在小道上用铲刀挖一个四方小孔,在小孔上安放竹折,竹折上安放套索、套索用麻索一头,挽成一个活圈,平放在竹折四周,上面再盖薄土、小草。麻索的另一头,吊在一棵小树上,把树压弯用一个活闩子闩住在小洞边。这样,索就放好了。

放索,这是猎人巧妙之计,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猎人放索之后,可不心急,一个星期,或十天之后,再去山中寻觅。因为麻煮信土,十天半月都不潮湿变烂,野兽如果去咬麻索,必定中毒死亡。

再说野兽一路走来,地上没见什么痕迹,也就放心前行。没想到,一脚踏进活圈内,竹折下塌,活闩子拉开,小树一弹恢复原样。唉哟!野兽一只脚被麻索锁紧,被吊起!咬索咬不着,跑又跑不脱,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死路一条。

猎民用放索这个妙法,可以捕获野猪、麂子。不用费力,轻而易举,真是好乐好乐。

竹鸡是一种飞禽,肉细味美,要捕到它不是易事,然而,聪明的猎人借用索捕方法,也能捕到它。

办法就是用马尾打成活结圈,马尾很小,透明,竹鸡看不清。系在一根粗线上,粗线横系在山中小道上,高约五寸,再用树枝,小草将横线遮掩。这样,套索就安装好了,只等竹鸡来钻了。

套索安装完毕,猎人就要躲入树丛之中,口中吹动铜哨:“叽咕,叽咕……”公竹鸡在山中听到母竹鸡的叫声,这是爱情的呼唤,它春心萌动,怎能不去赴约会哩?于是,从远山飞来,循着叫声,不顾安全,埋头直钻。哎哟,不妙!鸡头钻进马尾活套圈了,前进,前进不了,后退,颈毛被马尾锁住,后退不了,只得乱飞乱跳,也逃脱不了。这时候,猎人出来将它活捉了。

可以说,竹鸡是为爱情而死,可笑!可悲!

猎 忌

猎民打猎,必须遵循祖师传下来的规矩,就是有许多禁忌。

立秋边,山上的包谷、红薯都开始成熟了,这是野猪出来危害的猖獗时期,有时,野猪带着猪崽一群,一个晚上就可啃尽一块地的包谷。因此,山民就要上山搭个棚子,坐在棚子里敲竹梆,叫“守野猪”,这样恐吓野猪,使野猪不敢来吃。然而,这样也不济事,你守望东方野猪吃西方,你守西方,野猪吃东方,防不胜防。所以,村里男子汉便要组织白天打猎,与野猪“口中夺粮”了。

男子汉组成打猎队后,先敬梅山祖师。老猎手便要传教众人密诀,先唱“开铳调”:

掮起鸟铳唤起狗,纸敬梅山三炷香,

下河莫打落水麂,上山莫敲喂奶獐,

十回赶山九有货,开铳就闻野味香。

这首“开铳调”据说是梅山祖师张五郎传教而来,十分灵验,如果违反,就会遭到报应。

“下河莫打落水麂”。传说麂子是山神的使者,本来,麂子从山中跑出来,落水了,已是生命垂危。如果,猎人开铳将它打死,那是太无人性,是“见死不救”!是“落井下石”。是会遭到山神报应的。我曾听到两个麂子的真实故事。第一个是道光九年正月初一早晨,云贵总督罗绕典的父亲罗光奕打开大门,忽然,一只麂子窜入他的家中,罗光奕是个民间医生,一向慈善。见到此状,大为惊讶。如要关门打麂,十分容易,但他为善,将麂子边赶边圆话道:“麂呀麂,今天来报喜,祸从今日去,福从今日起!”麂子点头摆尾,窜进了山中。真是好兆头!当年二月,儿子罗绕典在北京参加会试,中了进士!真是得到了好报应。第二个故事是原安化作家彭伦乎亲自对我讲的:“有一年夏天,他在资江边看见一只麂子,落水资江,正向岸边游来。他见麂子心狂,跳进资江将麂子捕获,饱餐了美味。”然而,意想不到,当年,他儿子出了车祸,压成脚折。这两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不是因果报应呢?我不敢断定,也许是人间巧合吧!

“上山莫敲喂奶獐”,这句话就更加明白了。喂奶獐,是獐的母亲,还正在喂奶,哺育后代,如果将喂奶的母獐打死了,将会使他的后代断奶死亡,也是猎人必不可行的。

此外,猎民还有一个规矩:立春后即“封铳”,不准进山打猎。还有猎谚说:“打鸟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这话也十分明白,春天,正是鸟儿产卵繁育小鸟的黄金季节,如果把母鸟打死了,小鸟也就无法发展了。

从上述这些猎忌可以看出:猎民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维护自然发展,这是合科学的。

安化猎俗,还有一些。如“庆梅山”,这是打获大野兽(如老虎、大野猪),敬奉梅山张五郎的庆祝活动。要紮法坛,摆猪头、四脚,道士要吹牛角,大锣大鼓,恭请祖师前来享用,道士左手提公鸡,右手执快刀,一个筋斗翻过,公鸡被杀,鲜血淋在纸钱上,焚化,犒赏猖兵猖将。这时,还有一些年轻猎手,也要在地上翻筋斗,十分热闹。庆典之后,便对猎物分配,见者都有一份,完全保持着原始社会的分配形式!这一风俗,我在《梅山祖师张五郎》一文中已详细介绍,这里我就从简,不重复了。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组
打印[打印] 收藏[收藏] 纠错[纠错]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