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安化 > 安化民俗
安化县境居民历代饮食生活习俗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30 21:40     信息来源: 安化新闻网     浏览数:

饮食生活习俗:

食俗  县境居民历代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有“红薯、玉米半年粮”之说。至70年代创种黄豆,换购稻谷,后又推广杂交稻,稻谷增产,加上林区实行“林粮挂钩”,农民饭食中杂粮渐少,大米增多。城镇居民除米饭外,多杂以各种面食。机关团体早餐多为馒头、稀饭,中、晚则为米饭。

菜肴以蔬菜为主,佐以肉、鱼、禽、蛋。平日多蔬食,节日及来客则添荤菜。人人喜辣椒,每餐不缺,每菜必掺。干辣子、干罗卜片(丝),干茄皮、酸腌菜、干豆角等为常备干菜。玉米粉拌红辣椒腌辣子粉,红白相间,好看又可口。春节前杀年猪,熏腊肉,供一年食用,农村待客,多用腊肉。过年时以猪血、豆腐、碎猪肉、花椒、五香、红辣椒粉等拌和,制成圆饼,烘干叫“猪血粑粑”,香辣可口。用黄豆霉作酱豆,城乡已为常见。

筵宴  安化人待客热情,有“省口待客”习惯。农村宴客离不开猪肉、牛肉、豆腐、干鱼等。贵客登门则杀鸡,一般9~12个菜。鱼放各菜之中,叫“鱼不走边”。云台、烟溪一带,还有一味糯米粉拌猪大肠做的“雷公滓”,别有风味。城镇宴客,菜肴花样较多,有的办鱿鱼、海参席。一般也有蒸鸡、肚片、墨鱼、肉丝、肉丸、扣肉、蹄花、鲜鱼、炒猪肝、纯牛肉等十多样。云台、烟溪肉以大块为敬,有块大达50克者。喜庆宴客用大方桌,每桌8人,尊长坐上席,次尊坐下席,一般客人则可随意入席。新中国成立后,喜庆宴客,菜肴讲究营养,烹调讲究味口。上桌一般为12样菜左右。城镇多用圆桌,每桌坐10人,可随意入席。

擂茶  梅城、仙溪一带,用大米、芝麻花生米、绿豆、食盐、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倒在碗内加上炒米,清香可口。沿资水一带也有擂茶,但不及梅城普遍。

甲酒  用糯米、粟米等蒸熟,拌上酒曲,发酵成甜酒后,再密封一月以上。开封后,连糟带水喝,俗称“老酒”、“甲酒”,也叫“糟酒”。马辔市一带以甜酒加烧酒,密封化糟后饮用,名“泡足酒”,其味更胜“甲酒”。

糯米糍粑  将糯米洗净蒸熟,置石臼中捣碎,制成圆饼状的粑粑。也有用糯米和粘米磨粉,制成各式花纹的粑粑,类似外地年糕。过年过节食用,并以之馈送亲友。

香干子  以小块豆腐加盐晾干而成,香嫩可口,以梅城一带出产的为最好。

酸腌小吃  以酸醋浸泡各种瓜果、萝卜、豆角等,切成条状,置盘碟中,为伴茶小吃,梅城及沿资水一带随处可有。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组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