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资江水路运输考证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05 18:26     信息来源: 中国黑茶网     浏览数:

 

安化黑茶享誉世界。曾经千年沧桑发展历程,究其何时走出安化山界?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曾经见证过安化黑茶发展历史的资江进行了一番考察与考证。资江之水孕育了安化黑茶,万里茶路上资江中游东坪至汉口这段充满艰难险阻的水路是把安化黑茶输送至大半个中国乃至世界的黄金通道。

一、资江成为安化黑茶主要水路运输线路的时间溯源
安化水路交通,以资水为大动脉,有史甚早。资水上通武邵(今邵阳),下入洞庭庭,由上进入长江,可达沿海各地。古代军事征战,商旅往来,在都以此水为通道,史载东汉初马援征“五溪”(指湘、鄂、黔、川等省边界的雄溪、口溪、酉溪、沅溪、辰溪),沿资江至马辔市登岸、屯兵奎溪坪。宋推官吴居厚在《梅山十绝句》中有“可怜马援穷兵力,铜柱空标在五溪”之句。清同治《安化县志·杂说》载:“宋理宗,潜邸邵陵。宁宗末年(1224-1225年),理宗征诣京师时,过小淹,忽值石门潭(在小淹下首)口少,淹留竞日”。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福建商人陈君锡操舟载货从沿海,经长江,入洞庭,溯资水,至安化。在大汴滩有碑刻可考。从清至民国时期,沿河的马辔市、东坪、黄沙坪、唐家观、江南等因水运而兴。相继发展为县内的大小港埠。


而安化黑茶早在公元856年的唐代就有文献记载,至五代时,质量显露特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等地,商品生产已具雏型。宋熙宁二十二年(公元1088年),安化置县才17年,朝廷即在县境设立博易场,开启茶米互换市场。北宋时期,朝廷派出专门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西北,换取战马。由于需要大批量的茶叶靠入挑马驮难以运出安化,唯有依靠资江输送才能解决问题。由此分析得出,资江成为安化黑茶主要运输线路形成的时间大抵在唐朝末期至五代初,从资江中游东坪至益阳,入洞庭,进长江,经汉口再北上襄阳至中国西北地区。明朝时定为官茶后,茶商纷分进入安化采制黑茶,从此安化黑茶源源不断外运。资江成为安化黑茶输出的主要运输通道。


二、资江不路运送安化黑茶至汉口的主要工具及路线
安化山多溪多,水运条件很好。为茶叶运输提供有利条件。经调查和查阅有关史料记载,从资江运送安化黑茶的主要运输工具:

(一)排筏与火排。安化山区竹木质量好,产量大,大多是靠肩运至山麓小溪边,再单根流送至大溪,名叫“赶羊”。“赶羊”到大溪边的竹木,在其底部打眼,再数根至十来根为一组。横穿木棒加篾缆扎成把子或排筏,趁春水放送至河边设的收购点,名曰“放把子”。设在资江河边的收购点将收集的竹木要下运至益阳,只能扎成吃水浅、驾驶方便的连排。后经适当改造,顺搭黑茶运抵益阳,安化东坪至益阳全航程135公里,大水季节每排5-7天可到,枯水季节则常常半月以上才能到达。连排运到益阳后,再做成大排,叫“车排”,车排再下运至汉口。


火排为资江支流的一种特殊运输工具,为安化人民创造发明。其构造是:用直径约20厘米的楠竹,将其表面的青皮削去,尾梢用火烤黄后弯成弧形。集10根左右加工后的楠竹,编扎成长方形梯形排块,上下两层,中间用方木架支撑,下层浮水,上层载物、坐人。整块火排吃水深度2-3寸,载运量500公斤左右,因能就地取材,制作简便,操作灵活,又能载物坐人,故为溪河两岸的茶农采用。资江主要支流沂溪、口溪、麻溪等扎火排作为黑茶运输工具,将其运送资江或直接送益阳转运。


(二)毛板船与木帆船。随着后来船舶航业的发展和我国木船打造技术传入安化,这化黑茶的外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古时的排筏运输逐步转入毛板船和木帆船运送。还产生了专门人事运输业的“排帮”和“船帮”、“船行”等水运组织。毛板船旱干帆船,小于帆船,载重轻于帆船,但比帆船灵活,民国25年(1936年),安化县政府建设科普对县内船舶进行编查、登记、丈量、发证。据当时统计,县内资水水系具有帆船806艘(载重106万担);当时尚属安化的涟水水系的蓝田,桥头河等地共有帆船383艘(载重336万担)。两大水系的船型大不相同,以资水水系而言,大河与山溪的船型又互有区别。主要船型有七板子、条船、秋船,舟驳子、洞驳子、渠江驳、板脑壳等10余种。装载20吨以上的有七板子。舟驳子等,又称大板船;条船、羊七牯、板脑壳等为20吨以下的帆船,现存祁县商文化博物馆内的《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记载:“上河至益大滩甚多,实属当险之极足顶用川,是遇水枯之时,总宜择用小船,名为条船,可装黑茶二十几至三十多担,但以二十担稳妥。”这说明安化黑茶,在明末清初就由专门运送物质的船帮负责。


(三)装茶工具。据《祁县晋茶大德诚文献·(五)篾器箱壳价值例》记载有:口庄大箱壳,二五洋箱壳十斤小箱壳,五斤小箱壳。篾箱,裱口庄大箱、裱二五箱,裱十斤箱,五斤箱,打洋庄铅雨二五箱等。二五洋箱是专由汉口洋庄收购每担可装两箱或五箱茶叶的洋箱;打洋庄铅雨,指为防止茶叶途中淋雨受潮,用锡皮包装的箱子。从黄沙坪古茶市考证,明初明茶运采用布包和篾篓,清道光二年,前奉扶院藩司示,铸定砝码重十二斤合二码为一包,拟外加一斤,以抛灰末。从此,永久规定每包茶为25斤。茶篾篓还分官、民茶篓。


从资江中游东坪至汉口水路运输安化黑茶。大德诚文献有详细记载,从山西祁县到汉口逆江而上的线路图为:汉口三十里至专口,汉江上水三十里至金口,四十五里至东爪脑,四十五里至排洲,九十里至嘉鱼县,七十五里至石头关,十五里至茅埠,十五里至新堤,四十五里至鸭蛋矾对江罗山,六十里至城林矾,十五里至岳州府,过洞庭湖,七十五里至鹿角,六十里至李石山,六十里至云亭,三十里至卢云滩,三十里至麒趾口,进小河上水九十里至茅甲子口,十里至沙头,二十里至益阳,汉口至益阳计水路八百四十里。


益阳三十里至兴家河进山,河上水三十里至桃花庵,二十五里至苏滩,五里至休山,三十里至滩界,三十里至桐子山,三十里至马家滩,三十里至湖溪,三十里至小淹,十五里至边江,益阳至边江计水路二百五十五里。


边江以上水路未予记载。从边江到唐家观、黄沙坪,再至东坪计水路二十五里。全程一千一百二十里。


三、资江至汉口水路运输的形成对安化茶叶发展的影响
从资江运送安化黑茶至汉口这条水上交通线的形成,对安化茶叶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资江水路运输的形成促使安化茶叶由野生茶向规模种植园区茶转变。从刳木为舟的远古,到20世纪50年代末,水路运输是安化县内主要的运输形式。史载自元代到明朝,山林划分私有,安化人民摸索出将野生茶树进行移植成功后就开始了园区茶的生产。深山穷谷,无不种茶,居民大半以茶为业,邑土产推此第一15世纪后期,安化研制出黑茶。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朝廷正式规定安化黑茶为官茶,准许运往陕甘茶马司换马。安化黑茶定为官茶后,极大地推动了茶直生产的发展。清雍正八年茶碑记载:所赖以完国课,活家口者唯茶叶一项,1935年湖南茶事试验场(安化茶场前身)组织40余人,对全省茶叶进行一次大规模调查,据51个县的统计,共有茶园总面积为693990亩,其中安化为20万亩(占全省的28.82%)。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国内交通阻寒,黑茶、红茶大量积压,茶农迫于生计,挖茶树,茶园面积急剧减少,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国熟土面积仅7万亩,较抗日战争前减少65%。新中国成立后,安化茶园得到迅速忧愁与不断发展,至1952年,茶园面积由民国末期的7万亩,恢复至101549亩,茶叶产量由2370吨增加到4456吨。


2、资江水路茶叶运输促使安化黑茶市场由无到有,再到兴旺发达。安化的茶叶素为商品生产,县内居民自饮茶绝大部分为茶梗、茶果及拣老片叶。因为安化山多田少,粮食历年不能自给,在部分靠出售茶叶换粮进来。史记,安化茶叶贸易早在唐代即已开始,公元936年,渠江薄片茶已运销湖北。宋代(1088年)县建立博易场。运来米盐布帛交换茶叶,由此逐渐开成了茶叶市场。明代黑茶交易市场进一步巩固壮大。清初,前来安化采购黑茶的茶商,有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多集中于资水沿岸的苞芷园、边江、唐家观、黄沙坪、硚口、东坪等地,敷溪、仙溪、大福坪也设庄收购。茶叶上市时,省内外茶商云集境内的多达300多家。省内有宁乡、湘乡、桃源、新化等县群众涌入境内,高达五、六万人,有的全家临时迁入,采茶时女采男运,制茶时都进茶行,男制女拣,直到九、十月才返回原籍。茶商以晋、陕、甘资本最为雄厚、经营最早,曾在硚口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长期经营安化黑茶。

此时安化黑茶市场达到鼎盛时期。资江两岸江南、唐家观、黄沙坪、东坪形成了以经销茶叶为主的综合商业街铺。经考证,黄沙坪成为茶埠时期为155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形成,至今有430年历史,茶叶兴隆时,天一香、裕通永、晋记、三和等茶庄行达57家。在清光绪戊申秋八月,陕西试用知县刘翊忠曾在黄沙坪题《黄沙坪·感茶事》诗:“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置身熙攘外,惟有水边鸥。”描绘了当时茶市的盛况。唐家观古街是资江古才商业文化的活化石。清中期,商业铺面80多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省城商铺内迁至此,增至156家。其中粮油店17家,百货绸缎庄13庄,茶行、茶庄6家,还有5大药铺、4大钱庄等。


3、资江水路运输的发展促使这化黑茶由内销转为外销,在国际茶叶市场占有重要一席。安化茶叶由于距汉口较近,兼以水运便利,贸易以汉口为主。安化黑茶经益阳运到汉口后转沙市,经天门、樊城至老河口,改用牲口车经龙驹寨至西安。甘引则直运洛阳。火车通后,由益阳换大帆船至汉口,陕引、甘引沿平汉路至郑州转西安,甘引再换汽车或牲口车运至洛阳,在洛阳压制成砖,再运兰州。花卷沿平汉路至河北,转太原,均费时旷久,运费高昂。清道光以前,安化黑茶及成品每年边销量约72000-80000担(折合4000-4770吨)。1940年,安化试压黑砖成功,彭先泽两度去兰州考察西北市场及运输路线,开拓销路。至1944年共压制砖茶5384万片折合7115吨,其中约4000吨运至新疆猩猩峡及哈密,由中国茶叶公司销往苏联,作为国家偿还贷款及换取物质,支援抗日战争。如今,安化黑茶闻名世界,已销往日本、韩国、美国与东南亚等地。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组
打印[打印] 收藏[收藏] 纠错[纠错]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