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申遗,湖南段遗产无可替代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05 18:26 信息来源: 新湖南客户端 浏览数:
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由马、船、骆驼运输,沿8省、自治区经蒙古输出俄罗斯,这条全长约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是继“丝绸之路”后横跨亚欧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 “万里茶道”申遗, 湖南段遗产无可替代
万里茶道湖南段的主要水运线路图 (中南大学 李博 供图) “万里茶道”申报世界遗产,正按时间表有序推进。 联合申遗的闽、赣、湘、鄂、豫、晋、冀、内蒙古等8省、自治区,已初步遴选出各自的遗产点,进入专家考察阶段;年底将编制完整文本,上报国家文物局;力争2017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由马、船、骆驼运输,沿8省、自治区经蒙古输出俄罗斯的贸易通道,是继“丝绸之路”后横跨亚欧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全长约1.3万公里。 “沿‘万里茶道’,打通中蒙俄,湖南正好对接‘一带一路’。”省内申遗专家组认为,湖南段(安化至临湘)采取“遗产走廊”的保护模式,可打造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线路。
“万里茶道”申遗,湖南段遗产起重要支撑作用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特别指出“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 17世纪至20世纪初,“万里茶道”以茶叶贸易为主线,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这条“世纪动脉”对蒙古、俄罗斯乃至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4年11月,国内8省、自治区代表齐聚武夷山,共同商定“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当时的“万里茶道”,先是福建、江西的茶叶,由晋商北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再由俄商远销圣彼得堡及欧洲各国;后受太平天国起义影响,闽赣茶受阻,两湖茶兴起,安化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北运恰克图。 “万里茶道”先是红茶占多,后来黑茶当家。省申遗专家组专家、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陈翚称,联合申遗的8省、自治区,福建、江西是红茶产地,湖南是红茶和黑茶产地,湖北汉口是茶叶加工与集散中心,北边四省、自治区是商贸中心。 由于地域、功能不同,各省份文物遗产也有差异。作为红茶黑茶主产地,湖南段遗产无可替代。据专家考察,地域相对闭塞的安化,保存了大量古茶树、古茶园、古茶道和黑毛茶加工厂,是“万里茶道”申遗的重要支点。 安化境内的高马二溪,仍保留着至少150年以上的古茶树群落;云台山、芙蓉山的古茶园,采茶从未间断,一直出产好茶。 沿鹞子尖古茶道,石桥、茶亭、捐碑、禁碑等文物遗产众多。石板路上的石棋盘,为当年茶贩商贾对弈取乐所刻;诗碑留下清代名臣陶澍的诗句:“晨穿苦雾深,晚焙新火烈”、“谁知盘中茶,多有户上血”,字里行间透露出茶事的艰辛。 在安化第一茶厂,清代制作红茶和黑茶的飘筛车间、储存茶叶的百年木仓一直在使用,整体保存完好,活态传承了手工制茶技艺,弥足珍贵。这里生产的“湖红”,曾与贵州茅台酒一起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岳阳临湘聂市老街,遗留下来的晋商茶行,多呈前铺后宅格局;“复泰川记·贡砖”标贴、运送茶叶的鸡公车、制茶时发醇及灭火用的铜杆水枪等文物遗产,见证了当时茶市的繁盛。
保护文化线路遗产,可借鉴“遗产廊道”成功模式 据专家考证,“万里茶道”湖南段起于资水的苏溪关,沿安化、桃江、益阳老城、湘阴、岳阳老城,出城陵矶至长江省界以及黄盖湖附近,长约420公里。 省文物局的文物调查表明,安化至临湘一线及周边,与“万里茶道”相关的遗产资源点有145处,已从中筛选10处,上报设在武汉的“万里茶道”8省、自治区联合申遗办。 作为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湖南段点多、线长,保护与管理难度大,要求也更高。省申遗专家组专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颂华称,借助此次申遗的契机,湖南可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新台阶。“万里茶道”申遗,我们不仅为了一块金字招牌,提升民众对遗产的保护意识更重要、更可贵。 省申遗专家组专家、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博介绍,作为世界遗产新类型,文化线路非点状、单个的静态遗产,而是呈线状、群体的动态遗产,因而具有更高的遗产、考古和旅游价值。 “万里茶道”申遗,凸显了沿线文化遗产的价值。湖南段沿安化至临湘,茶山、茶行、茶碑、古道、风雨桥、关隘、仓库、码头、会馆等相关文化遗产都有留存,看似散落各地,实则成线成带。这种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对湖南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借鉴“遗产廊道”的成功模式。 李博认为,湖南段打造“遗产廊道”,以“茶叶”的特定历史动态、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相关遗产单体串联成廊道遗产区,形成面状保护,实现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具体而言,“遗产廊道”建设包括四大方面,一是茶文化绿道建设,沿安化至临湘着重打造遗产体验绿道、生态绿道、旅游绿道。二是节点建设,以古道、水道为主,包括相关历史构筑物、建筑物、文物遗迹、文化遗存等,弘扬原有特色、发掘场所记忆。三是解说系统建设,对关键线路(例如渠江至小淹一线,陶澍与左宗棠等名人与茶的故事、碑刻不少)可作重点解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的解说系统,可以通过举办参与性活动展示种茶、制茶、品茶文化。四是经贸交流建设,通过办会展、兴旅游,助推湘茶拓展俄罗斯、蒙古、欧盟等市场,开启新的亚欧通道。 “抢抓‘万里茶道’申遗机遇,沿线地区在保护遗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遗产,可望捧上‘金饭碗’。”李博称,世界遗产要用世界的标准来保护,“遗产廊道”建设需要整体规划,依靠具有世界水准的专家来做,才能打造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线路。
从清代至今,安化第一茶厂保存了不同时期的制茶技艺——“活态博物馆”修缮记 经历半年多时间,安化第一茶厂修缮完毕。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日前对该厂修缮进行了验收。 占地140亩的安化第一茶厂,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群,由走廊连成一体,背山面水,格外和谐。专家称,此次修缮最大限度保留了文物的原真性、完整性,是文物修缮工程的典范,安化第一茶厂堪称茶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花卷茶发源地,最早尝试黑茶机械生产;这里曾经是与“祁红”齐名的湖南红茶“湖红”的发祥地;这里曾经是湖南省第一个茶事实验场;这里曾经是中南第一茶厂,锯齿形车间为苏联援建。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心存敬畏,不能让遗产保护留遗憾。”茶厂负责人熊嘉介绍,一片小青瓦,相当于大片琉璃瓦6倍的价钱。即使这样,厂里也是不吝成本,采用古法烧制。 建于1902年的百年木仓,其修缮花费1000万元。修缮过程中,施工单位建议增加防水层。在多次征求省文物局专家意见后,业主方才同意。验收过程中,专家认为,百年木仓修缮,不刻意做旧,既保留了历史信息,又合理增加了防水层,对保护层面、防止渗漏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修缮,对清代飘筛车间的处置几经反复。由于飘筛车间的位置严重影响新建项目,最初有人建议拆除新建,大家讨论后认为不妥。 文物遗产为新项目腾地,常见的方法是平移保存。施工方拿出的平移方案是,将每一片砖瓦、木头的摆放位置做好编号,用视频的形式记录现有面貌,确保平移后恢复原样。 “平移保护要多花钱,但这不是根本问题。”慎重起见,熊嘉还是请来文物专家,认真听取意见。 省文物局专家刘春认为,飘筛车间极具遗产价值,这是国内手工制茶的完整遗存,已历百年堪称“国宝”,她建议原址保护。 专家的建议得以采纳。原址保护意味着,不是飘筛车间为新项目腾地,而是新建的现代化厂房要整体考虑,与飘筛车间融为一体,设计与文物风格相匹配。刘春感叹:“对企业来说,这真是难能可贵。”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刘颂华:文物需要合理利用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稀文化资源,文物价值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来实现。 根据对“万里茶道”湖南段不可移动文物的初步调查,湖南段文物资源总量较多,其中有一些利用得很好的文物,如安化的百年木仓。这些文物建筑因文物所有者的文物保护意识强而保存得很好,并一直沿用至今,建筑功能也从未发生变化。但湖南段文物的总体保存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物整体利用率也偏低。 文物本身具有通过合理利用展示其价值的客观需要。在保证文物安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秉承文物事业的公益属性,鼓励和普及文物的合理利用,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文物的合理利用最终能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作为大型文化线路遗产,“万里茶道”途经国内8个省份。迥异的南北气候和自然环境、显著的文化差异,在“万里茶道”现存文物上都有明显体现。对文物资源进行广泛调查,对文物价值深入持续进行研究,因地制宜地对现存文物进行合理利用,主动给公众提供多种接近和参与文物保护、文物鉴赏的渠道,激发公众切身认同文物内在价值、自觉爱护文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的情感,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应尽之责,也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