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与历代文人雅趣
作者:王家年     发布时间:2014-08-08 13:17     信息来源: 中国黑茶网     浏览数:

宜兴紫砂壶用泥,由于烧制时的温差,则色泽变化多端,素有“五色土”之誉。无论粗犷中透着古朴,还是简朴中蕴涵灵巧,无不风姿绰约,走进了文人书斋数百年。

明清至民国时期紫砂壶,由于文人的参与,渐渐演绎成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人文历史、哲学睿思,及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习惯,息息相关,并主导古玩的走向与脉络,它不再是实用器,已上升为一种文化样式,并影响几代人的审美情趣。

相传明正德、嘉靖年间的一个书僮供春,把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制品、纯粹的日用品,推入古藏雅玩,成为一门古玩,于是有了“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说。民国时期又将紫砂壶推向巅峰,成为陶艺收藏中最为风情万种一个门类。

紫砂壶最妙的是纯手工的捏拍镶刮工艺,将钮、盖、腹、把、嘴、足等,分别镶制而成,其中蕴借着制陶人的心绪、气息与文心,并随着时代更迭与文人把玩, 成就款款精巧器型,光润可人。那是一种从砂锤炼出来的紫砂陶泥,既不夺茶香、无熟汤气;又能吸收茶汁渐成“茶垢”,使注入的沸水也有茶香;既有陶的透气 性,又有瓷的不渗水,“色香味皆蕴”。真正的好壶,不仅泥好、工好、款好,还要会“养”,这才能玩出它的细、润、柔、雅,使之神采温润。品茗、把玩正是一 个养壶的过程,随岁月的流逝,壶渐显滋润感,犹如文人读书,读着读着,这人便有了“气质”。包浆是文人对古玩的一种追求,气质同样是人的一种内秀之美。

紫砂壶,集古代诗书画印之粹,有宋词大家闺秀的委婉清丽,也有元曲小家碧玉的兰心蕙质,紫砂壶的金石气更为人心仪。每每摩挲,寂寞的生活变从容,不经 意走进了苏东坡的“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境,仿佛《茶解》中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 人言矣。”

责任编辑:
打印[打印] 收藏[收藏] 纠错[纠错] 关闭[关闭]